亚新什么意思-陈昌浩轻敌,反驳徐向前如今马家军大体沦陷,有何忧虑?
你的位置:亚新什么意思 > 新闻动态 > 陈昌浩轻敌,反驳徐向前如今马家军大体沦陷,有何忧虑?
陈昌浩轻敌,反驳徐向前如今马家军大体沦陷,有何忧虑?
发布日期:2025-02-04 20:44    点击次数:144

在这风沙肆虐的河西走廊寒冬里,衣衫单薄的红军西路军艰难地行进着。

他们承载着重要使命,但起初的胜利短暂如梦,很快就在古浪城下的激烈战斗中被击碎,那场战斗让他们陷入了绝境。

古浪之战——西路军命运的转折点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的大部队被命令跨过黄河,组建成了西路军,他们的任务是帮助河东的红军,同时努力打通与国际的联系。

一开始,西路军的战斗进行得很顺利,像砍瓜切菜一样轻松。

11月14号,红九军打下古浪,18号又占了永昌,21号再拿下山丹。

那时候,马家军还不太清楚西路军的具体计划,而且他们的人马又比较分散,这就让西路军有了好机会。

但是,胜利的喜悦很快就烟消云散了,紧接着的一连串败仗让局势彻底逆转。

红九军,西路军里头数一数二的大部队,有七千多号人,在孙玉清军长和陈海松政委的带领下,从镇虏堡出发,经过两天的激战,硬是突破了马家军的两个旅防线,拿下了关键的古浪城。

马家军赶紧组织了三个骑兵旅、两个步兵旅加上四个民团,一共有一万多人,他们一起对古浪城发起了包围和攻击。

从16号开始,他们还动用了飞机和大炮来助阵,对古浪城进行了一场猛烈的轰炸。

红九军英勇拼搏,但敌人太多武器又差,18日古浪城西南的那个重要高地被攻破,红九军只好撤退,去找永昌的红三十军汇合。

经过三天的激烈战斗,红九军虽然击败了敌人两千多,但自己损失也相当惨重,军长孙玉清受伤,参谋长陈伯稚、二十五师师长王海青、二十七师政委易汉文等好多高级将领英勇牺牲,全军伤亡超过两千,兵力损失差不多三分之一。

徐向前和陈昌浩在19日给朱德、张国焘和军委发的电报里也提到:“九军渡河以来伤亡约2400人,干部损失尤为严重,情况实在难以言表。”

古浪一战让西路军损失惨重,士气大受影响,可以说是西路军失败的开端。徐向前元帅后来提到,古浪失败是因为麻痹大意、硬碰硬、指挥失误,没及时设法突围。

战后,孙玉清被免职,李聚奎接任红九军军长。

古浪,这个位于河西走廊要道的“虎狼关”,战略位置极其关键。

红九军在那儿打了败仗,不仅丢掉了重要阵地,还让西路军实力大减,军心也开始动摇。这一战之后,原本兵力就少的西路军越发艰难,古浪的失败可以说是他们走向失败的第一步。

徐帅归结西路军失利主要有三个原因:任务不明确,失去了战场的控制权,还有指挥上缺少果断决策。

此外,还有一个特别关键的原因就是太过于轻敌了。

11月12日,西路军给总部发去电报,里面洋溢着乐观,觉得能顺利打通河西走廊,与新疆相连。

但后来他们发现自己小看了马家军的实力。

之前11月3日的战斗报告里,徐向前和陈昌浩就说马家军“战斗力弱,连马都不能用”。

一开始,马家军因为没搞清楚红军的打算,有点摸不着头脑,队伍也没完全聚齐,这给了西路军一些空子可钻。

不过,西路军想在凉州那片儿扎根时,马家军赶紧把人召集起来,一心一意要消灭西路军。

西路军在对马家军的实力评估上出了大错,小看了马家军的战斗力。

马家军的骑兵行动快如闪电,而西路军这边火力和弹药都相当匮乏,只能靠冷兵器硬碰硬,这让他们在运动战中失去了优势。

这种仗我们没主动权,打赢的希望简直比中彩票还低。

而且咱们对那地方的山水、天气和当地人的习性都不太懂。

本以为凉州地大物博,能供应大军所需,可河西走廊那地方又窄又长,村庄也散布得稀稀拉拉,房子大多是堡子和土围子。再一遇上冬天那刺骨的寒风,夜里温度能低到零下二十多度,红军没法露宿,只能分散到各个堡子和土围子里,这反而让敌人能轻易逐个击破。

再加上那地方人心复杂,矛盾不少,这些都让西路军的战斗变得挺棘手的。

战略难题:长蛇阵布局面临的挑战

西路军在凉州四十里铺到山丹的超过一百五十公里的长战线上分散了兵力,因为人少势孤,常常是被动挨打。

现在,他们总共不到一万五千人,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特别是战斗人员减少得更多。

徐向前和其他将领发现形势不妙。

在11月24日,他给朱德、张国焘和军委发的电报里提到:“敌人用骑兵到处乱窜,还成群结队地猛攻我们的堡垒,不怕牺牲地往前冲。

可是一到晚上,他们就害怕我们的夜袭,就会退回堡垒里去。”

如果攻一个地方不成功,就马上调兵去猛攻另一个地方。

敌人大多骑马,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都很迅速。

电报里说:“兵员弹药消耗大增,天天都在打仗,连粮食、资金和交通都受到限制。”

这说明马家军是打游击战,而红军却不得不守阵地,处于不利局面。

乐观心态面对冲突,这是最后的挑战

不过,并不是所有西路军的干部都真正看清楚形势。

就在那23号,他们给战士们发了一封信,说要在河西走廊建个基地,还列出了他们认为的好条件:“那地方东西多,人挺多,够咱们军队用。当地百姓都恨压迫剥削,也知道日军打西北是他们自己的事,容易号召起来。敌人看起来不强,咱们这边士气高涨,二马已经被咱们给收拾了……”这种乐观和不太把敌人当回事的想法,跟实际情况比起来,显得挺不靠谱。

徐向前觉得形势很紧张,但陈昌浩却觉得“马家军差不多被打败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结果两人吵了起来,陈昌浩还觉得徐向前的想法是“右倾”,打算开个会去批他。因为陈昌浩既是军政委员会主席又是政委,说话算数,徐向前只能把想法憋在心里。

尽管徐向前总指挥已经看出了轻敌的风险,但失败的隐患早已埋下,而且他并没有最终决定权。

自从古浪之战失利后,西路军就一步步陷入了绝境。接下来的战斗只会更加艰难,西路军的未来究竟会怎样呢?

尾声:悲壮的史诗

西路军的悲壮故事,是红军长征路上的一段血泪史。

他们的英勇牺牲和无私奉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在超级艰苦的环境里,西路军战士们表现出超人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还有着崇高的革命信念。

这段历史,既是一段悲伤的故事,也是一部英雄的传奇,它永远提醒我们别忘记初衷,继续努力向前。



相关资讯